8月12日,德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“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”系列高端化工产业链记者见面会,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、财务总监高景宏介绍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有关情况,并答记者问。
据介绍,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山东省“十强”产业领军企业、煤基精细化工链主企业、支柱型雁阵集群“头雁”企业。产品涉及化学肥料、基础化学品、化工新材料、新能源材料等四大板块40多个品种,其中DMF、甲胺、二元酸、碳酸酯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首位。产品结构、工艺技术、装备水平、投资效率、运营效益、人工效能在业内具有很强的竞争力,连续多年跻身中国上市企业500强、市值500强、中国品牌价值500强。被国务院国资委确定为国有重点企业管理标杆、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、科改示范企业。
在“双碳”目标背景下,华鲁恒升通过技术创新推动绿色低碳转型。多年来,企业坚持精强主业、相关多元,不断优化发展结构,将主业做强做优,将产品做精做细。最近5年研发投入超过50亿元、项目投资260亿元,实施了一系列转型升级、延链扩群项目,巩固了洁净煤气化、合成气深加工、羰基合成等产业平台,丰富了有机胺、多元醇、聚酰胺、碳酸酯等产业链条,实现了煤化工与石油化工的融合发展,形成“一体多线、融链成群”的协同联产体系。
目前,华鲁恒升有四个产品板块,精准定位,分别聚焦“专精特新”协同发展。化肥板块固本厚势,逐步做“专”,就是专注于农业用肥,稳量提质,巩固优势,协同营销,擦亮尿素品牌。基础化学品精耕细作,逐步做“精”,就是立足实际发展精细化工和专用化学品,打造出DMF、醋酸等多个有较强影响力的米乐M6 m6米乐拳头产品。化工新材料延链扩群,逐步做“特”,就是着眼市场需求开发出酰胺、尼龙类功能材料,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和行业话语权。新能源材料联产渗透,逐步做“新”,就是瞄准新兴领域配套开发锂电化学品,拓展了高端应用领域。
这期间,企业卡点入位介入尼龙新材料、锂电化学品等产品领域,从新型煤化工和基础化工原料逐步转入新能源、高端化工材料“两新”赛道。通过实施高端溶剂项目,碳酸二甲酯、碳酸甲乙酯产能跃居国内首位,巩固了在锂电池上游细分行业的领军地位。通过连续放大二元酸产能,增强了在锂电池领域的“一站式”供应能力。通过实施酰胺原料优化升级项目,整合碳六产业链,降低了综合能耗,提升了尼龙新材料产品群附加值。2024年,新能源新材料营收占比达到50%。
面对煤化工高耗能痛点,华鲁恒升以技术攻坚、优化创新重塑生产基因。2000年以前的老旧工艺装备已全部淘汰,目前正在准备实施气化平台优化升级项目,对2004和2010年投用的9台单喷嘴气化炉迭代升级。此外,公司每年都立项实施几十项在线优化创新和节能改造项目,通过重点技改和在线优化系统,每年降本增效超过3亿元,最近5年万元产值综合能源消费量下降42%,相当于每年减少标准煤消耗16万吨。公司煤制合成氨、煤制甲醇、醋酸3个产品连续12年获评全国能效领跑者。2024年,公司新获专利授权31项,其中三分之一聚焦绿色节能与提质增效技术。
“十四五”以来,华鲁恒升在创新发展方面一直坚持科技引领、创新驱动,通过技术整合创新、在线优化创新,提高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,抢占行业制高点。五年来,企业依托技术开发中心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、院士工作站等平台集聚创新要素、推进科技创新。从实验室到生产线,自主研发出碳酯新工艺和新型催化技术,开发出碳酸甲乙酯、碳酸二乙酯等新产品,原始创新走向产业化。立足工艺技术实际,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,己二酸、聚酰胺等装置实现了技改提升,主要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着眼节能降耗和挖潜增盈,实施在线优化创新,构建了高效灵活的三大平台调控中枢、高品质多产品协同发展平台、稳定的双驱互联动力系统,确保了装置安全稳定高效长周期运行。目前公司拥有270多项国家专利,部分成果获得全国、行业和山东省科技进步奖,先后参与起草、修订并发布了国家标准、行业标准32项。
在安全绿色发展方面,华鲁恒升一直坚持安全发展、绿色发展,坚决守好“一排底线”,为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屏障。建树总体国家安全观,完善“三加一”安全生产管理体系,以先进技术引领安全倍增式发展,以可靠装备支撑安稳长满优运行,以卓越团队保障技术技能双提升,并落实安全责任、强化管理,实现运营发展本质安全。坚持科技兴安、创新强安、智能固安,以先进的自控系统保障工艺装置安全稳定,以精准的监测技术确保关键设备可靠运行,以完善的预警系统为异常情况提供决策,以出色的应急体系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,以智能化人机界面让安全生产精准高效。秉持“清洁生产、源头控制、综合利用、资源节约、末端治理、超前治理、持续改进”方针,抓好环保设施提升改造,实现削污减排、降碳清洁。坚持节能降碳、固碳中和,开发资源能源消耗低、碳排放水平低的绿色产品,延伸拓展产业链,通过循环利用、柔性联产降低综合能耗,降低整个产业链的碳排放均值。推广先进适用的节能、降碳、减污、利废技术,大力推进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和循环化改造,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。从原材料采购、生产材料消耗等环节实行成本控制管理,大力推进成本费用“双控双降”,先后12年获评煤制合成氨、甲醇、醋酸等行业能效领跑者。通过ESEQ“四合一”管理体系等审核认证,本质安全、生态环保、碳利用居行业先进水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