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进河北揽悦环保有限公司的飞灰处置厂区,接收的电厂飞灰被整齐码放在防渗存储区。这处总投资10.7亿元、占地400亩的河北省重点项米乐 登录入口目,是省内唯一通过招拍挂拿地新建的飞灰填埋场。
“从项目立项时的环评咨询,到运营后的治污技术优化,县生态环境部门的帮扶一直‘在线’。”该公司法人任晓强说。
为帮助企业精准掌握排污标准和固废处理要求,河北省曲阳县生米乐M6 m6米乐态环境局不仅多次上门宣讲政策,还组建专家团队开展“入企义诊”:针对飞灰处置中的废水难题,量身定制工业废水循环利用方案;考虑到企业需连续作业,部门创新采用无人机巡检替代传统现场检查,实行入企报批扫码制度,今年以来,现场执法频次减少超20%,这让企业得以专注生产。目前,在当地生态环境部门的指导下,企业正在申报污染防治专项资金,持续筑牢生态安全屏障。
2025年,河北省生态环境厅以“服务提升年”为抓手,将“服务群众、服务企业、服务基层”理念贯穿生态环保工作全过程,推动全省系统从“监管为主”向“服务优先”转型。其中,曲阳县生态环境部门以“预防式监管、全周期帮扶、一键式修复”的全链条服务体系,把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发展动能,用一个个鲜活实践,勾勒出了省厅主动服务政策在基层落地的生动图景。
来到河北省曲阳陈氏定窑瓷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,记者看到,一边是工人正在细心分拣原料;另一边则是工人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修坯、刻花等工序。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“定瓷烧制技艺”的保护单位,这家企业一直追求绿色生产。
“生态环境部门的指导,让老技艺跟上了新要求。”陈氏定窑董事长李佳说,曲阳县生态环境局专门组建线上环保微信群,安排专职人员每日值守,实时解答环评审批、危废管理等疑问;线下则派专业人员蹲点车间,在原料处理环节分析瓷土特性,提出合理的环保改进措施,在烧制环节会分析废气成分、排放量等数据,制定出有效的减排方案,让千年定瓷技艺在绿色生产中焕发新生。如今,陈氏定窑的产品不仅连续两年被选为外交部国礼,更因绿色生产成为区域传统产业转型的标杆。
对于河北田原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这样的传统化工企业来说,环保帮扶更注重“精准破题”。作为一家以煤为原料、以生产液氮、尿素等产品为主的企业,生产过程中面临诸多环保挑战。锅炉在线监测数据标记不规范、危废处置流程不清晰曾是企业的“心头病”。
“此前,企业因生产波动导致锅炉启停频繁,在线监测数据多次出现异常,曲阳环保部门得知后,立即派业务骨干现场办公,将复杂的标记规则分类编写为简明操作流程,使岗位员工直观掌握,此后未再出现同类问题。”企业负责人张江涛说,“现在遇到环保问题,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环保部门,他们不是来挑错,而是来帮忙。”他的话,道出了许多企业的真切感受。
这些暖心服务的背后,是科技赋能的“智慧支撑”。在曲阳县生态环境信息中心,一面巨大的电子屏占据了整面墙。屏幕上,保定市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、河北省涉气工业企业分表计电系统等7个平台的数据实时跳动,红色预警图标一旦闪烁,工作人员便立即记录、派单。
“以前是企业出了问题再处罚,现在是提前预警、主动干预。”该信息中心负责人李宁介绍,中心聘请三方团队24小时盯守数据,今年8、9月就下发23条分表计电异常预警、8条监控超标处置单,确保4小时内完成初步核查,把潜在违法问题拦在萌芽阶段。这种“非现场监管”模式,让入企检查频次同比下降86%,实现“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,对违法企业精准监管”。
从重点环保项目到传统技艺传承企业,从传统化工企业到科技型产业,曲阳县生态环境部门的主动服务,正是河北省生态环境厅“服务提升年”的生动缩影。全省生态环境系统以“环评服务提升”“执法服务提升”等五大行动为抓手,通过优化审批流程、推行柔性执法、强化技术帮扶,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环保部门的支持下轻装上阵。
当前,在燕赵大地,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不再是“选择题”,而是通过主动服务实现的“双赢题”,河北省生态环境部门正以这样的服务模式,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、美丽河北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