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. 人的呼吸道、肺泡腔、消化道等属于人体与外界相通的环境,因而汗液、尿液、消 人的呼吸道、肺泡腔、消化道等属于人体与外界相通的环境,因而汗液、尿液、 化液、泪液等液体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。 化液、泪液等液体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。 内环境: 尿素、抗体、激素、葡萄糖、血浆蛋白 氨基酸、 内环境:CO2、H 、Na 、O2、尿素、抗体、激素、葡萄糖、血浆蛋米乐M6 m6米乐白、氨基酸、 内环境中无:消化酶、呼吸氧化酶、载体、 内环境中无:消化酶、呼吸氧化酶、载体、血红蛋白 9.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(1)渗透压: 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。溶质微粒越多 即溶液浓度越高 对水的吸引 渗透压: 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。溶质微粒越多,即溶液浓度越高 即溶液浓度越高,对水的吸引 渗透压 力越大,溶液渗透压越高。 力越大 溶液渗透压越高。 溶液渗透压越高 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、蛋白质的含量有关。 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、蛋白质的含量有关。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 90%以上来源于 Na、Cl 离子。 以上来源于 、 离子。 组织水肿——组织液增加 组织液增加 组织水肿 血浆蛋白过少——血浆渗透压降低 血浆渗透压降低 血浆蛋白过少 组织细胞代谢产物大量进入组织液——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组织细胞代谢产物大量进入组织液 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毛细淋巴管受阻——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毛细淋巴管受阻——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过敏反应——释放组织胺,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,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,组织米乐M6 米乐平台液渗 释放组织胺, 释放组织米乐M6 m6米乐胺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,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, 过敏反应 透压升高 (2)酸碱度:血液酸碱度在缓冲物质(如 H2CO3/NaHCO3 )的调节下始终维持在 7.35~7.45 酸碱度:血液酸碱度在缓冲物质( 酸碱度 之间 (3)温度(37℃左右) 人体具有体温调节机制以保持细胞外液温度的恒定。参与体温调节的 温度( ℃左右) 人体具有体温调节机制以保持细胞外液温度的恒定。 温度 : 器官和系统有皮肤、肝脏、骨骼肌、神经系统、内分泌系统、呼吸系统等。 器官和系统有皮肤、肝脏、骨骼肌、神经系统、内分泌系统、呼吸系统等。 10.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
1.细胞生活的环境 单细胞生物细胞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细胞生活的环境:单细胞生物细胞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细胞生活的环境 多细胞生物大多数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 多细胞生物大多数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 大多数细胞生活在 2.体液 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体液: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体液 细胞内液: 细胞内液:c 内,约 2/3 细胞外液: 细胞外液:c 外,约 1/3,包括血浆、组织液、淋巴等 ,包括血浆、组织液、 3.
组织液——组织细胞间隙液,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。 组织细胞间隙液, 组织细胞间隙液 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。 组织液 4.组织液、血浆、淋巴之间的结构关系 组织液、血浆、淋巴之间的结构关系 组织液 结构
5.组织液、血浆、淋巴之间的成分关系 组织液、血浆、淋巴之间的成分关系 组织液 成分 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,但不完全相同, 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 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,但不完全相同,最主要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 较多的蛋白质, 较多的蛋白质,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。 6.内环境 内环境 血浆、组织液和淋巴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,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。 血浆、组织液和淋巴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,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。为 了区别于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,人们把这个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。 了区别于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,人们把这个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。 7.
8.内环境概念的内涵 内环境概念的内涵 1. 内环境是体内细胞所处的液体环境,外环境是个体所生活的外界环境。内环境与细 内环境是体内细胞所处的液体环境,外环境是个体所生活的外界环境。 胞外液是同一概念。 胞外液是同一概念。 2. 主要包括组织液、血浆和淋巴,但不是说就只有这三种。例如,脑脊液也属于内环 主要包括组织液、血浆和淋巴,但不是说就只有这三种。例如, 境组成成分。 境组成成分。
呼吸系统、消化系统、循环系统、泌尿系统是人体实现物质交换密切相关的四大系统。 呼吸系统、消化系统、循环系统、泌尿系统是人体实现物质交换密切相关的四大系统。 体内细胞通过内环接地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. 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间接地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